台灣工黨

全球趨勢下的兩岸關係 ―解讀《全球趨勢大解密》

全球趨勢下的兩岸關係―解讀《全球趨勢大解密》

  

全球趨勢下的兩岸關係―解讀《全球趨勢大解密》

  

  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每四年就會為美國新政府撰寫一本《全球趨勢》,最近在台灣出版的《全球趨勢》是由撰寫過三版(2004年)、(2008年)、(2012年)的馬修‧巴洛斯〈Mathew Burrows〉,根據(2012年)發布的《全球趨勢》為基礎,並且再加以更新和補述。原文在2014年出版。
  這本書詳實地讓我們預見未來十五年,從2016到2030年。我們居住的地球,以及美國與世界的關係,將可能發生哪些事,這本書都很合邏輯地描述出來。

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我們的世界已經從黑的分明,變成灰濛濛的一片,搞不清敵我關係。但是世界仍然充滿了機會。美國中產階級的生活型態,汽車、住屋等明顯的物質生活以外,還有自由與為自己小孩規劃的能力,仍然為世界大多數所追求。我們必須主動地尋求改變,我們才有機會。正如狄更斯《雙城記》開篇的經典名句:「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絕望的冬天。」我們現在正處在極大的變革,類似1789年開始的法國大革命。
  世界會發生哪些變化和驅動呢?
  1.「個體力量」的崛起,亦即個人或小團體現在都有能力做出以往只有國家才能做得到的破壞。例如恐怖份子。
  2.「個體賦權」,個體權力的增加,這種現象也正是民主國家所追求的。同時,更因為結合了網際網路和社群媒體,「個體賦權」有可能被政治化。拿來製造衝突、反市場、反福利、反政府的民粹主義正在增加中。「個體賦權」在政治上就是為了訴求和別人不一樣,而不是尋找共同點。台灣這一兩年的奇奇怪怪社會運動,不就是這樣嗎?
  3.中產階級會增加,因為個體越強大,就是財富增加。中產階級的定義,購買力的年GDP介於六千美元和三萬美元之間。但是這樣的中產階級很接近下層階級。因此中產階級雖然壯大,但卻日益感到不安。
  4.教育是擴大中產階級的驅動力,但教育的素質卻有降低現象。「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認為法國和美國都出現現有教育體系傳授的技能,無法符合知識經濟的新工作所需。台灣不也是這樣嗎?教改二十年,教育體系跟著美國人走,結果呢?台灣該走自己的路了。

青年膨脹必須形成向上流動

 5.資訊科技可以驅動民主發展。因為網際網路和社群媒體,可以成為絕佳的號召工具。中國大陸官方在掌握異議份子的網路使用,似乎比較成功。但不保證未來會如此。同時,中國大陸也認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有賴中國與全球資訊架構之整合。這表示政府是沒有辦法箝制太多的資訊。
  6.青年膨脹(青年人口眾多),如果無法形成向上流動的時代,這個國家將註定貧窮。1970年代開始,武裝內戰與種族衝突,百分之八十都發生在人口年輕的國家。目前已有金磚四國與十八個中階國家,例如印尼、土耳其、墨西哥、奈及利亞等,已被認為是區域或全球的新興強權。這些國家的青年膨脹,基本是呈現向上流動的現象。
  7.世界各國,因為必須納入更多的參與者,因此在未來,隨著都會區財富與經濟實力的成長,城市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各個城市對於自主管理的要求,例如資源、環保標準、社會安全、移民、能源、減碳等,可能強過國家的法規要求。世界各個城市的經濟結合結盟,將會影響深遠。但是國家仍然是很重要,因為它是全球性機構組織的基礎,例如聯合國、世界銀行等。總之,城邦論壇、城市聯盟等,在未來將成為一個新的趨勢。

核電可能是減碳的手段

 8.氣候變遷,想要減少排碳,主要在技術和市場。各個國家,能源必須有合理的結構。例如天然氣的使用,可以取代煤;再生能源的進步技術,也會減少碳的排放量。當然,在過去被視為較乾淨能源的「核電」,對若干國家而言,可能成為減碳的手段之一。
  頁岩油的開發,讓美國會超越沙烏地阿拉伯,成為全球第一大產油國,並且在2035年能達到能源自給自足。同時,在未來十五年會有更多更便宜的天然氣取代煤礦。能源的供需將影響到世界各國的國家戰略布置和發展方向。
  9.水資源問題在未來會變更複雜。預期中國、印度等國,可能會有嚴重的缺水現象,但若能成功因應這些挑戰,也可能變成龐大的商機。目前全世界農業用水約3.1兆立方米(相當於全球用水量的百分之七十)。台灣的農業用水,約在150億立方米(相當於台灣用水量的百分之七十)。聯合國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推估,到2030年會有近半數人口,住在嚴重缺水地區。
  水資源也受到氣候變遷的嚴重影響,水資源則影響農糧價格、國民身體健康,土地資源的爭奪、環境難民等問題。此外,弱國可能受到水資源短缺的衝擊,有可能造成全球的不穩定,同時,迅速成長的都市會爭奪水資源、土地,會縮減森林保護區、濕地、淡水資源,以及水質、可耕地、水權的爭執。
  《全球趨勢》對於中國大陸的預測和認知,基本上是這樣的:
  中國的經濟發展在未來五年,平均成長百分之六點四,從2021年至2030年,平均成長百分之三點六。中國的整體經濟規模仍會在未來十年超越美國,只是生活水準的改變比較慢。

中國大陸民主化會引起動盪

 正因為如此,中國是否能避開中等收入陷阱,已成為中國大陸的問題。中國領導者似乎也知道這個問題。因此想要提高中國在產業生產鏈上的附加價值,以及推廣科學和科技,並且走向海外,以獲得更高層次的技術創新和管理新技術。
  在未來,中國大陸的國民所得購買力將超過美金一萬五千美元,從過去研究的案例,這個所得水準往往觸發政治民主化的要求。根據經驗,一黨專政或威權領導,民主化往往無法順利進行。因此必須對中國大陸的有可能動盪的過渡時期做好心理準備。因為可能會使中國大陸變成難搞的鄰國或合作夥伴。簡言之,中國正處於改革的動盪期。中國大陸,事實上不想成為強國的地位,它希望和美國攜手合作,同時也尊重其他新興國家。但美國卻希望彼此能因為合作而達到實質的成果。
  台灣現在政治、經濟、社會等所產生的現象,在《全球趨勢》這本書,早已透視得很清楚,令人寬心許多,也了然於心。對於中國大陸的描述,與我們長期觀察中國大陸的經驗,基本吻合。
  第一,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會趨緩,這是經濟發展的自然規律。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只要政府方向對,有決心,基本可以享有經濟的高成長率。從工業社會進入資訊社會,成長率肯定緩慢。從資訊社會進入知識經濟社會肯定更緩慢,因為累積的經濟底子已深厚了。現在發達國家正是網際網路的社會,等同高端的知識經濟社會。台灣究竟落在什麼型態的經濟,相信眾多台灣經濟學者應當是了解的。

中國大陸只想和大國共榮

 第二,中國大陸因為中產階級增加,個人購買力的GDP可能增至一萬五千美元,因此民眾對於參與政治以及民主化的要求,會壓迫到一黨專政的中共。中國大陸內部改革的壓力所引起的社會動盪,值得觀察和留意。台灣正好處在中共調適自己的時候。因此,更要千萬小心,不要誤判情勢,讓大陸的政治及社會改革,因為動盪而轉移至民族主義。
  第三,中國大陸可以確認的是,它並不想與美國爭鋒,它只想和美國共處和合作,這也是習近平說「太平洋夠大,可以容納兩個大國」。
  第四,中共的領導階層很清楚他們面對的國內外問題,同時也開始尋求解決和緩衝矛盾的策略和辦法。習近平上台後的一連串強有力的措施,抓貪反腐,建立法治,二胎化的正常化,頻頻訪問國際各國,建立友好關係。對敏感的兩岸問題,釋出「馬習會」的善意。對日關係,堅定立場與敦親互動。對美關係,強調合作共贏。

從民粹政治走回民主政治

 中華民國政府,台澎金馬地區,應該如何處在《全球趨勢》的大氣候下,其實已很清楚。正如蔣經國在中華民國政府退出聯合國的當年所說,「堅守民主陣容,實施民主憲政」。現在我們老百姓只有老實地走回蔣經國留下的民主道路和方向。從1996年到2016年的現在,我們走了二十年的民粹政治,在原地踏步,令人扼腕。台灣的民主,我們現在再重頭開始,都還來得及。
  總之,民主政治是台灣自立自強的基礎。民粹政治在中南美洲基本已敗局出場。2016年的大選,正是台灣政治轉型的開始。我們在《全球趨勢》的大氣候下,台灣這個小區塊,只有順勢而為,順天應理,我們台澎金馬的民眾,就能過一個有朝氣有活力有希望的快樂生活。

2,261 total views, 2 views today

台灣工黨就是愛分享,請協助我們這美好的理念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