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台和台獨是台灣現在的氛圍
謝正一
我們兩岸的現狀,可以說是內戰造成的。歷史的詭異,中華民國政府在內戰中,撤離中國大陸,來到被過去的中國政府割讓給日本的台灣。然後一部在中國大陸完成的<中華民國憲法>卻在台灣實施。當然有若干令人遺憾和傷感的過程和歲月,但不容否認,現在的台澎金馬,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兩千三百萬的人口,都是在中華民國政府和憲法運作下,成為一個不正常又正常的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人口十三億八千萬,在武裝驅離中華民國政府後,於北京成立。一個在憲法序文擺明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個擁有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否決權的正常又不正常的國家。
兩岸談國家統一時間未到
兩岸就在這樣的一個「分裂」的狀態下,由對打,轉變為對抗,再質變為對立,再形成現在的競合。兩岸人流、物流、金流、資訊流,亦日益增長。經濟、貿易等關係越來越密切,幾乎已到焦不離孟的地步,兩岸好像就要邁入國家統一的協商階段。然而客觀來看,兩岸連「序幕」都還進不去,甚至台灣還有另換「舞台」的想法,這就讓中共領政的北京政府坐立不安。台灣如果從「國家統一」的舞台,轉換到「台獨」的舞台,那問題可大了。北京除了有藏獨、疆獨,若再加上一個台灣內部無人可以制衡的「台獨」,我們可以想像到兩岸關係肯定回復到對立、對抗,甚至武裝衝突的對打。但是在兩蔣時代的兩岸關係,彼此都在爭「國家統一」的主導權,彼此都在爭「一個中國,一個國家」的舞台。兩蔣時代,從軍事反攻大陸,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光復大陸,一直到爭取民心向背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中華民國政府,從沒忘記告訴台灣人民,我們最終目的就是「統一中國」。
獨台和台獨在台灣相繼登場
台灣從一九九六年的總統直選,似乎改變了政治走向,李登輝在當選直選的總統候開始轉變,從「國家統一」,轉變為台灣生命共同體,台灣本土意識,台灣本土化,基本確立「獨立台灣」的公開意識。西元兩千年,國民黨的分裂,造成民進黨大台獨陳水扁的上台,這時候確立了「台灣獨立」的方向。二○○八年的國民黨馬英九喊出「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政治術語下,擴張了「獨立台灣」的空間,他八年任內及國民黨,基本放棄「國家統一」的政治口號,馬英九粗辣辣地承襲了李登輝的路線。現在的蔡英文,從這半年來看,她展現的是「柔性台獨」,對內擺出台獨的陣仗,對外則擺出「接受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看來國民黨的「獨立台灣」和民進黨的「台灣獨立」,似乎已沆瀣一氣。這也是國民黨可能再陷入內部「政爭」的原因。因為現在的台灣政治情勢,確實是「獨台」和「台獨」之爭。因為獨台的國民黨,可以因為兩岸政經條件的改變和蛻變而走向國家統一。這也說明現在的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將國民黨推向要與北京政府談統一簽定政治協商的意圖,有可能讓國民黨在台灣民主氛圍及民氣下,走向「泡沫化」、「外省化」的原因。
兩岸主導權在北京手裡
總的來看,兩岸關係的互動,基本掌握在北京政府手裡。台灣在馬英九消極而不作為的「不統、不獨、不武」的政策下,確實強化了「獨立台灣」,亦即「維持現狀」的台灣政治氛圍。這是台灣社會瀰漫的情緒。北京政府面對這樣的台灣,如果再採取強硬的政策,對台灣人民的真實現狀,不願深入了解,不願採取不同的手段和策略來爭取願意從「不統、不獨、不武」走向國家統一的過半數台灣人民,那麼兩岸關係只有漸行漸遠。國家統一的期望,也不是北京鷹派那些人的天真想法,以為可以「武力」統一台灣,那可真的還不知道後果會如何?
小恩小惠卻要湧泉相報
我們期望的是北京對台政策,要更用心更同理心更有同胞愛。大陸除了展現對兩岸走向國家統一的堅持,更應有大國的風格和肚量,爭取台灣同胞的同理心和支持,而不是施以小恩小惠卻要台灣人民湧泉相報。因為台灣人民心知肚明,我們過去三四十年投入大陸的用心愛心以及錢財,台灣人民並沒要求大陸同胞一分一毫的回饋。兩岸只有平等的來往,真正的「五緣」相處,國家怎會不走向統一呢?
1,989 total views, 1 views today